新聞詳情
智能制造峰会|宗申101工厂数字化转型,为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加“数”度
我國傳統制造業正在向智能制造轉變,新興產業發展快速,一大批領軍企業正在崛起。智能制造產業的健康發展,將成為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的有力推手,形成新的生產方式、產業形態、商業模式。
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宗申產業集團如何進行轉型升級?7月24日,2020中國“智能制造萬里行”(重慶)產業發展峰會上,重慶宗申動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CIO 江文從智能制造理解、典型應用場景、以及對智能制造的思考四個方面出發,對宗申電力在智能制造業的舉措進行了相關介紹。
智能生產線建設是保證智能制造的基礎
江文表示,宗申產業集團到今年已經是38年了,宗申動力是宗申集團核心子公司,產品主要是生產、銷售、研發、摩托車發動機、汽油機包括航空動力,去年整個宗申動力的產值50億。
江文在講話中談到: 通過智能制造要構建智能服務的系統,高效、協同供應鏈的體系,還有柔性的生產線,要打造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。所以智能生產線的建設是整個智能制造業轉型中重要的前提。
同時,宗申動力通過智能制造改造,構建智能服務的系統,高效、協同供應鏈的體系,還有柔性的生產線,其目的是要打造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。希望通過三個場景的智能改造,真正的支撐大規模個性化定制,在過程當中解決質量、成本、交付的改變,不斷的沉淀數據、利用數據來解決三個場景智能化的問題。
自動化率提高了15倍,人工效率提高了80%
江文介紹,宗申動力101工廠的1011智能產線改造前很多困難,如兼容品種多,涉及零部件量大,細化到零部件上萬種;2017年建的生產線,熱動力自動化產線很少;IT和OT深度融合難度大,上百臺專機深度融合幾十種設備兼容的問題擺在大家面前。最后在忽米網的團隊共同努力下,這個產線正式投產。
他說,現在這條生產線自動化率提供了15倍,人工效率提供了80%,當初這條生產線的工人是60人,現在差不多近30人。同時自動糾錯防錯的能力強,通過AI和自動算法方式,整個自動糾措防錯能力提高了11倍,質量提高了0.3個百分點,宗申動力做發動機30幾年了,0.1個百分點都非常難,這個產線來說整個還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。實際上對宗申動力來說,這個產線最大的收獲是人、經驗,因為我們走了很多的坑,所以整個產線對人的提高是最大的收獲。
江文說,智能制造中間遇到的技術太多了,包括大數據、AI、5G等技術,可以通過學習了解它,讓大家可以少走彎路。
智能制造要依靠整體規劃和人才培養來實現
江文提到,智能制造并非是目的,而是一種手段,要對智能制造保持一種敬畏之心,不要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。
首先,智能制造要注重過程,要依據手段和途徑來實現。他將智能制造的使用比喻成使用“菜刀”,刀用得好能成為一道好菜,用得不好會傷害手。要注重實現目的的過程和使用的手段,而不巖一味地追求結果,忽略了過程中重要的部分。
其次,他還提到在智能制造的過程中,整理的規劃非常重要。他以宗申動力的1011產線為例,先分析在未來的3-5年內,明星產品會是哪一些,哪些產量需要增加,在分析得出結論以后, 必須有一個縝密的規劃。避免線做出來了,產線沒有業務做了,所以一定要整體規劃。
江文強調,人才培養在智能制造的過程也是不可或缺的,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解放思想,善于學習。
他說:“智能改造或者說信息化改造也好,首先要解放思想,沒有思想的統一就沒有行動的統一”,“我們通過學習了解它能夠做什么以后,在過程中間可以拿來為我們所用,這樣我們可以少走彎路?!?/span>